稳定性肥料是以采用抑制剂为手段,通过改变土壤微域微生态环境进而改变氮肥养分分解释放规律而实现氮肥长效和高效利用的一类缓慢释放氮养分的新型肥料。作为新型肥料中的一员,稳定性肥料以其抓住氮肥增效这个主要矛盾核心,并以其成本低、效果好、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等特点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农业特色的新型缓释肥料。每年全国销售稳定性肥料稳定在百万吨以上。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稳定性肥料(当时叫长效肥料)的产业化推广过程,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路程,在稳定性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中打造出一支具有科研班底又有市场理念的专业国家肥料创新团队。
稳定性肥料经过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促进中国肥料科技进步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成果。为深入直观理解稳定性肥料的发展变迁,特采取版本的形式把稳定性肥料的产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归纳总结。
稳定性肥料1.0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抑制剂在提高氮肥利用上的产业化应用工作,至2000年前以单一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或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HQ)为主,下游肥料产品为长效碳酸氢铵。
此阶段最大特点是:我们国家肥料产业以计划经济为主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肥料资源短缺,肥料生产使用技术落后,复合肥料处于起步阶段,磷酸二铵是最大的复合肥料,其次是45%(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满足农业对化肥量的需求是主要矛盾,化肥增效技术并没有成为化肥产业的追求目标。
稳定性肥料2.0
2000-2019年,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科研人员利用协同增效原理构建的含有硝化抑制和脲酶抑制双功能的复合型抑制剂NAM系列产品为主,分为:NAM(1)用于不染色高氮配方复合肥;NAM(2)用于染色高氮配方复合肥;NAM(3)用于以铵态氮源为主的肥料;NAM(4)用于尿素企业生产稳定性尿素。下游产品以高氮配方复合肥料为主,在东北已形成代表性产品含量配方为48%(26-10-12、26-11-11和26-12-10))稳定性复合肥料,和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尿素(2010年-2015年)。
此阶段是中国肥料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改革开放使化肥产业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复合肥料成为农业的首选肥料。
2011年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起草的稳定性肥料国家标准出台,把“长效肥料”概念改为“稳定性肥料”。近二十年来,稳定性肥料依托于复合肥料,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玉米专用肥料上得到广泛普及,并催生出“免追”的“一炮轰”施肥模式。
稳定性肥料3.0
2020年是开启年,稳定性肥料所用添加剂将以作物定位,分为:玉米专用型nam、水稻专用型Nam、小麦专用型nam、增值磷酸二铵专用型nam、尿素专用型nam和盐碱土专用型nam。我们将以稳定性肥料抑制剂为创新蓝本,融合聚氨基酸增效技术、脲醛缓释技术、微量元素鳌合技术、磷肥活化技术等,针对规模种植和专业种植等现代农业种植方式,结合地域土壤、作物、栽培方式开展应用研究,实现新型稳定性肥料从仅对氮增效,到氮磷钾、中微量的多元增效;从单纯注重减肥增效到减少用肥、减少追肥用工,提高作物抗性和改良土壤的多维度增效。
伴随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必将需要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肥料来支撑;同时,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肥料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新的转变。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肥料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支持。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拥有一支专业的新型肥料研究推广团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稳定性肥料等先进增效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和推广业绩。为服务中国新的农业生产形势和生产方式转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科研推广团队,将以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为起点,立足区域土壤特点和作物特性开展应用研究,让稳定性肥料新技术与肥料生产、作物栽培实现精准融合,以期推动中国肥料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更多农资信息,请关注辣椒财富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摘自互联网,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刻删除。另,本文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果园冬灌注意事项!
下一篇:尿素行情不再“一枝独秀”